跳至主要內容

    早雷不過午

    早雷不過午

    林瀚謙

    民間諺語「早雷不過午」是指在早晨於一個地方出現的雷雨(請參閱《甚麼是「雷暴」?》),一般只影響當地數小時,較少持續到午後。要了解這諺語,我們便須先明白早雷的形成機制,這要由雷雨的形成過程說起。
    雷暴的發展始於溫暖和潮濕的空氣上升。空氣上升的原因很多,主要有地面受太陽照射加熱、在低壓槽附近和兩股不同的氣流匯聚等。
    因空氣受太陽照射加熱上升而引致的雷雨,必須在高溫下才能形成,所以多出現在夏天午後。
    相反,由天氣系統如鋒或低壓槽所產生的雷雨,在任何時間都有機會發生。鋒或鋒面是指冷暖氣團之間的過度帶。由於兩團空氣的溫度、濕度、風向及風速等均有明顯的差異,它們相遇時便很容易形成不穩定天氣。較輕的暖濕空氣會沿鋒面上升,造成雷雨。槽是氣壓較四周為低的地區,空氣會由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而匯聚於低壓槽,最後被迫向上升,造成雷雨。
    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到早上的雷暴一般是由於新的天氣系統(鋒或低壓槽)來臨而產生的。天氣系統是動態的,雷雨會伴隨著天氣系統一起移動。當天氣系統移動快速時,早上的雷雨便會遠離,造成「早雷不過午」的現象(見圖一及圖二)。
    民間諺語多是某地區人民憑經驗得出的看法,並非絕對正確及適用於任何地域,讀者們須注意這一點。
    圖一
    圖一 : 在早上,當冷鋒抵達小屋時,伴隨的雨雲在當地造成雷暴。
    圖二
    圖二 : 在下午,冷鋒及伴隨的雨帶已離開,下雨和打雷也隨著停止。
    參考資料:
    [1] 陽明書局編輯部,1993,十萬個為什麼,輔新書局
    [2] 陳渭民,2003,雷電學原理,氣象出版社
    QR code